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期间的训练。脊髓损伤经过治疗后,患者的骨折部位已稳定,神经损害或压迫症状已解除了,待患者的呼吸平稳后即可进入训练阶段。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期的训练方法如下:
肌力训练: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训练的重点有所不同。脊髓损伤患者肌力训练的重点是上肢肌肉,而不性脊髓损伤的患者,残留肌肉要一并训练。》》》直接点击咨询医生了解详情
垫上训练:在治疗垫上可进行翻身训练和牵伸训练。主要牵伸下肢的腘绳肌、内收肌和跟腱。此外,还可进行垫上移动训练和手膝位负重及移行训练。
坐位训练:此种训练在垫上或床上进行均可。坐位可分为长坐位(膝关节伸直)和端坐位(膝关节屈曲90°)。
转移训练:转移是脊髓损伤患者必需具备的技能,包括帮助转移和独立转移。
步行训练:步行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:①治疗性步行:一般适合于胸6-胸12平面损伤患者。②家庭功能性行走:可在室内行走,但行走距离不能达到900m,一般见于腰1-腰3平面损伤患者。③社区功能性行走:腰4以下平面损伤患者穿戴踝足矫形器,能上下楼,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活动,能连续行走900m。>>>想知道具体操作,点击咨询了解详情
轮椅训练:在患者伤后2-3个月脊柱稳定性良好,坐位训练已完成,即患者可独立坐15分钟以上时,开始进行轮椅训练。
矫形器的使用:为患者配备适当的下肢矫形器,是很多截瘫患者站立步行所必需的。常见的矫形器有膝踝足矫形器、髋膝踝矫形器。
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:主要包括日常衣、食、住、行的基本既能的训练,特别是对于四肢瘫患者,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尤其重要。
心理治疗:脊髓损伤给患者的精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,因此,心理治疗也是康复锻炼必不可少的。》》》有任何疑问,直接点击咨询医师